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有近27.5萬貧窮兒童 約一成需賣紙皮幫補家用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精彩

貧家孩子被迫當家,苦況有誰憐?


本港有近27.5萬貧窮兒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調查顯示,超過八成貧窮兒童每周照顧家庭10小時,近一成人需幫忙賣紙皮。


大部分貧窮兒童居住在籠屋或劏房,生活環境惡劣。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張小山(文) 梁堅(圖)


有13歲女孩每日要花兩至三小時做家務,小小年紀已經為患有糖尿病的父親打針超過兩年;亦有10歲的女孩要每日照顧患病的母親,餵水餵飯外也要協助洗澡。未成年照顧者分身不暇,欠充足休息,自身學業及社交皆受嚴重影響。


扶貧委員會日前公布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在包括綜援等選定項目政策介入前,本港貧窮兒童人口有近二十七萬五千人,兒童貧窮率達百分二十七,按年上升百分之五點一,並創下近十年新高,每四名兒童中便有一人生活在貧窮境況中。其中不少兒童為分擔家庭負擔,除做家務外,還需照顧患病或年幼的家人,成為「未成年家庭照顧者」。


幫糖尿父每日打針


社區組織協會於去年六月至今年九月訪問了二百零一位兒童,當中百分之八十點六需要做家務或照顧家人,平均年齡在十歲左右,大部分就讀小學,每星期要平均花十小時照顧家庭事務,更有百分之八點五受訪兒童需參與賣紙皮,而百分之二十三點二人會因家務感到疲累,百分之十七點七稱有很大壓力。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調查顯示,超過八成貧窮兒童每周照顧家庭10小時。


嚴重影響學業社交


十三歲的Sherry讀小學六年級,做保安的母親每日需工作十二小時,父親患糖尿病十幾年需每日打針,但因視力問題,打針的任務只能靠年幼的Sherry完成,「一開始不會打,還要克服手震,擔心爸爸會痛,也不知道有沒有打進去,現在打了兩年多已經習慣。」每日要花兩至三小時做家務及照顧家人,Sherry坦言,雖然學習成績穩定,但仍希望能有更多時間溫書,「我平時喜歡做些實驗,希望大個可以做醫生。」


需照顧病患家人的案例不在少數,就讀小五的十歲樂樂亦要每日照顧患心臟病及坐骨神經痛的母親,在母親病發無法下床時,除餵水餵飯外,有時亦要為母親洗澡。

責任過重未敢求援


不少未成年照顧者更需要照顧弟妹,十七歲的阿雯除每日做家務的兩個小時外,有時還需去幼稚園接送六歲的弟弟並輔導功課。現時因疫情停課,阿雯要花更多時間與精力照料留在家中的弟弟。阿雯已升讀中四,不斷加重的學業讓她常感到疲累,照顧家庭的重任更讓她很少出門社交。


參與家庭事務雖有助於培養兒童對家庭的責任感,但調查顯示過重的負擔已阻礙其專注學業、參與其他社交活動和影響身心健康,且有超過六成的貧窮兒童和家庭未曾主動尋求支援服務。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社會普遍認為「窮孩子早當家」,是負責任、成熟或懂事的表現,實則忽略了背後的負面影響。社協認為,未成年家庭照顧者在本港或佔一定人口,有他們獨特的服務需要,政府應為他們設立專項評估機制,主動識別未成年家庭照顧者和他們的需要,作出適時服務轉介和資源配對,並設立相關支援服務中心;改善現行託管服務及社區保姆計劃,保障兒童得到妥善照顧。



家庭月入平均僅萬元 貧童盼獲學習及經濟支援

為探討基層兒童的生活情況,社區組織協會在去年6月至今年9月曾做調查,訪問了201名兒童,有近六成半的人居住在籠屋或劏房,家庭月收入平均僅在一萬元左右,貧窮境況加重部分「未成年家庭照顧者」的生活負擔,基層兒童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學習及經濟支援。


租金已佔四千元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兒童貧窮人口及比率持續高企,2020年全港102.3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中,有25.8萬名兒童生活在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的貧窮家庭,其中5.8萬人領取綜援,其他來自低收入家庭。


社協的調查中,就讀小學的兒童佔最多共57.3%,其次有25.0%兒童就讀初中。住屋方面,有64.3%受訪兒童居住於籠屋、板房和劏房,30.5%受訪者居住於公屋單位,而家庭每月租金平均需四千元左右。


家庭收入來源方面,51.8%受訪兒童的家庭收入來自工作,14.6%為部分家庭成員領取綜援,另有16.5%全家領取綜援。家庭收入總額方面,主要介乎5001元至兩萬元,家庭月收入平均數僅為1.07萬元。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訪兒童表示希望政府能提供學習及功課上的支援,其次有62.8%人建議提供經濟支援。


劏房人均居住面積等同乒乓球枱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調查發現,疫情下劏房租金仍然昂貴,劏房租金指數下跌幅度不及私樓,人均居住面積等同一張48平方呎乒乓球枱,是2016年調查以來最細;每呎租金高達47元,與市區私樓相若。團體建議政府為劏房租務管制加入「起始租金」,同時訂明屋內的維修責任及人均居住面積標準。


租金跌幅較私樓少


團體於今年6至10月訪問葵青、荃灣、深水埗、觀塘、油尖旺及港島區的劏房戶,並實地測量所住劏房,發現2021年「香港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為407,比2019年的443下跌了8%,仍低於私人住宅租金(綜合)指數跌幅10%,反映劏房租金下跌幅度較私樓單位少。


調查發現,劏房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8平方呎,遠低於公屋人均居住面積75平方呎,劏房呎租高達47元,與市區落成私樓的租金水平相近,劏房亦比整個單位應課差餉租值平均高出一倍。


調查指出,超過65%受訪者表示,居住空間不足;55%表示單位質素惡劣;87.3%受訪者同意應為人均居住面積立法,99%表示應立法規管業主履行維修責任。


平台成員賴建國表示,立法會早前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法案,明年1月實施,劏房戶仍面對法例實施前空窗期,欠缺保障,聽聞通過法案後有業主要求租戶簽一個四年死約,政府應清楚表明法例實施後因所有業主須就租約進行登記,期望政府承諾兩年內正式設立「起始租金」,長遠落實「適足住屋權」,制定最低人均居住面積,才可改善基層市民生活。


貧窮有因|5萬兒童屈居劏房 加快上樓可紓貧困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兒童權利關注會年初發表新一份民間兒童權利專員報告,選出去年十大貧窮兒童關注政策,排首位仍然是房屋政策,是連續十年成為貧窮兒童最關注的問題,其次為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等。


政府應加快增建公屋,令劏房戶盡快上樓,改善跨代貧窮問題。(中新社)


兒童缺學習空間


本港有約12.2萬戶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當中劏房戶佔8.9萬戶,估計全港有25萬人居於劏房,劏房貧窮兒童人口約五萬,令兒童無學習空間。團體建議,政府應加快增建公屋,放寬分配公屋條件,為正在輪候公屋的兒童家庭提供租金津貼等,以紓解基層兒童住屋及貧窮問題。


社評 | 制定時間表消除兒童貧窮問題



《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日前發表,貧窮人口不斷上升,當中兒童貧窮人口在政策介入前多達27萬多人,情況在惡化。有社區團體調查更發現,逾八成貧窮兒童因照顧家庭影響學習成長。香港的貧窮問題是結構性問題,縱然不可能全部消除,但兒童貧窮及跨代貧窮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應積極完善政策,研究制定具體時間表,以基本消除兒童貧窮現象。


一條貧窮線,將香港人口分成兩組,在貧窮線下的人群每天都在掙扎中度過。在職貧窮、兒童貧窮、長者貧窮等等,不同貧窮群體都需要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從社會政策的角度,兒童貧窮往往導致跨代貧窮,對整個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更為深遠,需要更多的重視。


現實是,香港兒童貧窮人口不斷增加,貧窮發生率高達27%,即便是政府政策介入之後,也達到8.4%。儘管從絕對數目來看未必是歷年最高的,但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貧窮問題多年來為人詬病。


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進行的調查為例,逾八成受訪貧窮兒童需做家務、照顧家庭,每星期照顧家庭的時間平均為10小時,當中近半要幫忙煮飯,另有近一成兒童需參與賣廢紙、紙皮。有兩成受訪兒童出現休息、精神不足問題,沒時間做功課,更有近33%受訪兒童沒有餘錢外出活動。也就是說,貧窮問題嚴重影響到兒童及青少年的學習成長,容易導致上一代貧窮延續到下一代身上。


應當看到,特區政府為扶貧減貧推出了大量政策,例如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落實一系列改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措施,包括大幅增加租金津貼及放寬多項特別津貼資格等等,成效有目共睹。但關於兒童貧窮問題,特區政府各自為政,長期以來分散在不同的政策部門,缺乏統籌性、更具針對性的制度與處理機制。


實際上,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及少數族裔家庭的貧窮兒童比例,與全港家庭貧窮兒童比例的差距更大;而因居住條件問題導致的貧窮兒童比例,也是所有類別中最高的。靠分散的政策與處理方式,只能起到「滅火式」作用,是被動式、應對式,難以觸及問題根本。只有系統性、恆常性的制度與政策,才能起到「扶貧、扶智、扶志」的目的。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並不是一句空話。今年國慶節期間,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落區看望劏房戶,直言「心情十分沉重」;盧新寧副主任探望劏房裏的兒童時,感嘆:「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長大,實在太對不起他們了。」要完全消滅貧窮問題並不容易,但基本上消除兒童貧窮現象是完全做得到的。劏房問題要解決,兒童貧窮更須解決。制定具體時間表,完善制度與政策,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創造一個「無窮香港」。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危險!香港檢疫酒店兩房爆疫 同層20住戶已走入社區


這裏是中國最美麗的土地


大文快報(2021.11.14 周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